2015-03-30 16:02 來源:國際在線
馬來西亞衛(wèi)生部副部長希爾米·亞亞29日就德國之翼空難發(fā)表評論時表示,如果有需要的話,馬衛(wèi)生部愿意協助對飛行員進行心理測試。他認為定期的心理測試對確定飛行員是否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有沒有受不良情緒影響十分重要。并且這種心理測試至少每半年就應該進行一次。但是希爾米也表示,是否對飛行員進行心理測試,決定權在航空公司,衛(wèi)生部只是提供協助。
德國之翼航空公司一架空中客車A320型客機24日墜毀于法國東南部阿爾卑斯山區(qū),150人悉數遇難。目前有證據指向飛機副駕駛蓄意駕機撞山,這引發(fā)了社會對飛行員心理健康的關注。德國之翼航空公司的母公司,漢莎集團表示,在篩選飛行員過程中進行了長時間技術和心理能力培訓。在飛行員結束學習后,公司對他們仍有定期飛行檢查,并每年做一次醫(yī)學檢查。但不會進行定期心理檢查。公司所有員工可以主動向公司要求獲得心理援助。
其實從去年馬航MH370失聯以來,飛行員的心理問題本應該引起重視。MH370至今還沒有找到,所以對失事原因還沒有蓋棺定論。但是機組中有人因心理問題蓄意駕機引發(fā)空難的可能性也一直沒有被排除。但是從漢莎集團最近的表態(tài)可以看出,對飛行員進行定期的心理檢查并沒有引起各航空公司的重視。
從馬來西亞衛(wèi)生部副部長的表態(tài)也可以看出,在接連發(fā)生了MH370、MH17、QZ8501幾起重大航空事故后,馬來西亞的航空公司也沒有對飛行員心理健康給予足夠的重視。當然像馬航這樣,一年內連續(xù)發(fā)生多起空難,肯定會焦頭爛額。再加上公司重組,人員裁撤,人心惶惶,估計現在管理層也顧不上什么對飛行員進行定期的心理測試了。
另外還應看到,在國外因為體制不同,是否對飛行員進行心理測試這樣的決定權在航空公司,政府有關部門只是給出建議,并沒有制定標準去強制執(zhí)行。但是畢竟人命關天,雖然目前飛機還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即使是去年發(fā)生了多起空難,事故率實際上卻是商飛史上最低的一年。但是飛機一旦出事就是大事故,死亡率也是最高的,所以政府監(jiān)管部門在安全把控上還是應該有所作為。沒有出事故的航空公司也不能抱有事不關己的態(tài)度。
就這一點來說,中國的情況就比其他國家要好一些。中國民航局作為監(jiān)管部門,能夠不斷根據世界范圍內的最新動態(tài),調整各項安全標準。針對飛行員心理健康,中國民航界已經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兩個:第一,在飛行員初次錄取時進行心理測試,心理不過關的人員不允許進入航線飛行。目前使用的測試系統(tǒng)是由中國民航醫(yī)學中心在綜合國外的成熟系統(tǒng)上增強開發(fā)的,擁有較高的指導性。第二,國內航空公司在飛行期間禁止只留一名飛行員在駕駛艙內。在飛行人員充足的航空公司盡量配備三名飛行員執(zhí)行任務。有些公司配備兩名飛行員執(zhí)行航班,當其中一名飛行員因為生理需要而離開駕駛艙時必須指定一名客艙機組成員進入駕駛艙暫時監(jiān)控。
目前,中國民航飛行員協會正在積極推動新的條例,將降低風險的方法由被動轉為主動。其一,中國飛行員協會與華師大合作成立了飛行員心理咨詢中心,實時并免費為飛行員提供心理疏導。其二,年內即將執(zhí)行新的民航法規(guī)減少飛行員年度飛行時間,減輕飛行員工作負荷。其三,保障飛行員假期的切實執(zhí)行,降低飛行員的疲勞程度。其四,對于一年內出現兩次嚴重差錯包括事故癥候、家庭出現重大變故、多位同事認為其行為怪異的飛行員,暫時停飛強制進行心理輔導。其五,心理中心要求進行精神鑒定的飛行員,在取得合格精神鑒定前不允許從事飛行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