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12月16日20時06分,甘肅省固原縣和海原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原州區(qū)和海原縣,發(fā)生里氏8.5級特大地震,震中烈度12度,地震造成28.82萬人死亡,約30萬人受傷,毀城四座,數(shù)十座縣城遭受破壞。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本期帶您回顧發(fā)生在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
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我是百寧。今天,繼續(xù)和您聊聊發(fā)生在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
對于這么一次引起了地殼強烈變動,奪去了無數(shù)個受難者的生命,破壞了很多城市,毀滅的領土比法蘭西面積大七倍的這次大地震,一些外國報刊卻沉默不言。與此同時,關于墨西拿和舊金山地震,新聞記者卻寫了那么多,好像是要把墨水耗盡了,兩個大陸的報紙用令人震驚的報道和照片互相競爭,一些所謂文明世界的很多人都參加了給遇難者提供幫助的行動,而對于中園的地震卻完全沒有任何的表示!就我們所知,唯一為此事發(fā)表文章的是一份報在1921年7月31日發(fā)表了蓋爾基的一篇報導。其余的西方世界的報紙關于這次災難什么也沒說。因為這一災難離他們太遠了,僅震動了那里的中國人……
莫里斯 柯魯達寫道:“1920年的中國幾乎是不能接近的國家,充滿了駭人聽聞的混亂,與當時封建的法蘭西國內(nèi)由于雇傭應募兵的胡作非所造成的混亂狀態(tài)差不多。
但離大的沿海城市、交通干線和外國租界一千千米以外的一些中心省,曾是最難聯(lián)系的。
在中心內(nèi)陸省中最不幸的當然是甘肅和陜西。打開地圖集就可找到這兩個省,兩個省所有的領土幾乎都位于黃河南邊,占據(jù)了積雪的山脈,很高的荒漠高原和陡峭的山谷,那里不幸的居民生活相當困難。
覆蓋在大地表面的黃土層是這塊悲慘土地的典型特點,黃土,這是最小的沙子,是從亞洲沙漠被風吹來的,覆蓋了廣闊的地帶。雖然這些沙子實質(zhì)上是最小的塵土,由于被大量堆積,又布滿了長有草莖的垂直狀溝道,形成了幾乎垂直、陡峭的斜坡。這些斜坡沿著地表的水溝和水溪,在侵蝕作用下發(fā)育,在黃土中切割出具有陡峭的斜坡的深谷。如果在這些山谷底部,能直接在黃土上開出田地,那么在斜坡上只能修成梯田。人們居住在挖在垂直坡上的窯洞內(nèi),煙囪從陡坡上伸出,整個村莊甚至城市由這樣的窯洞組成。在深谷的黃土坡上,一層層分布的好似蜂房的窯洞,面朝梯田。
的確,地球的這個地區(qū)很容易發(fā)生地震。這里的地殼被大量斷層分割成巨大塊體,經(jīng)常的地下震動影響到這些斷層,使它們重新活動而產(chǎn)生地震。在1920年12月16日的災難到來的前一個月,徐家匯的觀象臺曾登記了預震:1920年11月16日,12月4日,12月10日甚至地震的當天14點11分和16點54分還發(fā)生過地震。一位傳教士記錄了后來他看到的災難:
晚上七點三十分,我突然聽到沉悶的響聲,是從北方傳來的,好像有幾輛載重的汽車高速地沿著破壞的馬路疾馳,我馬上懷疑這是地震,我已聽到這個預報災難的聲音,我很快地熄滅了燈,跑出房子。但我還沒來得及走到街上,就覺得極大的打擊從背后打來,我朝南方跑去,幾乎同時,又一次強烈的震動從北向西打來,我就像醉漢一樣,把兩腿叉開,努力控制自己不致跌倒,我感覺大地強烈地升高和旋轉(zhuǎn)起來,少數(shù)幾個人偶塑像沒有跌倒,但第二天發(fā)現(xiàn)他們的臉都朝著墻。
這第一次最強烈的震動,持續(xù)了兩分鐘。緊接著很快發(fā)生了5~6次地震,幾乎不能分清他們的間隔。所以為什么我的兄弟們確信好像只有一次持續(xù)6 ~ 8分鐘的震動發(fā)生過。的確沒什么可驚奇的,何況震動一次接一次,間隔僅幾秒鐘,而且伴隨著奇怪的聲音。建筑物的倒塌聲、人們的喊聲和家畜的吼叫聲,所有這些聲音都從倒塌的建筑物底下傳出來,這是非常殘酷的事情,是不能忘記的。第一次大震動以后,新的震動一個接著一個相繼而來,直到深夜。起初間隔10-15分鐘,后來間隔15-20分鐘,最后是20-25分鐘,伴隨著強烈的漸漸平靜下來的地下轟隆聲。后半夜又發(fā)生了新的震動,但強度越來越小,間隔在30-40分鐘。
1920年2月17日早上3 ~4點之間,刮起大風,順著那些受到最嚴重的破壞的道路吹起來。第二天早上,不能看清聳立在城市對面的高山,不是落滿了灰塵的帳幕遮掩了它們,而是惡臭的灰藍色的煙霧。
有幾個地震的目睹者和這個傳教士一樣,為了記下自己的感覺和遭遇保持著鎮(zhèn)靜。但是,所有的人都能記住那可怕的地下轟隆聲,特別是接連不斷匯合成一片的震動給他們造成的印象。地殼經(jīng)受的不僅是從南到北的搖擺運動,而且它還上升和旋轉(zhuǎn)。在秦州的教堂里高達1.2米的石膏雕像,在自己的座臺上翻轉(zhuǎn)下來,而吊掛在墻上的圖畫反轉(zhuǎn)過來,好像有高達10厘米的波浪沿地面滾動。在成都的一位法國領事說:“就像你在海船上體驗到的一樣,來回的搖晃。”據(jù)他們說,搖晃持續(xù)了15-20分鐘。這段時間無論對人還是對動物來說,都顯得長極了。牲口站不穩(wěn)躺倒了,人跌倒了,就像個酒鬼一樣。
“為了站穩(wěn),必須叉開雙腿平行地震波的方向,使一只腳在西北方向,而另一只在東南方向,并且只能在露天里和平坦的廣場上才能站住。”在徐家匯的一個名叫維卡里奧的人寫道。地震波一個接一個,間隔僅半秒鐘,由于這種激烈的搖動,感覺到強烈的不舒服,感到在陸地上發(fā)生暈船。
很多人在受災區(qū)感覺到惡心欲嘔。在第一次震動中幸存的人們,感到暈得難受,而很多人感覺好像從背后一擊。為了站穩(wěn),就使勁抓住了點什么。
距震中700千米的甘孜,另一目睹者也講了這種情況。這里所說的僅是少量的、純粹是主觀上的感受,而這次地震的物質(zhì)上的損失是無比巨大的。
在震中區(qū),黃土相當厚,堆積在2400米的高地上。暴雨飽和了黃土層,使它的體積擴大了整整三分之一。但災難在于雨水毀壞了這些黃土層,破壞了它的整體性,小的震動不能使黃土層變成急速流向谷地的泥石流,因此這些大地震的不幸地區(qū),還存在著塌方的威脅。
1920年12月16日到來了,整個黃土都經(jīng)受了震動,黃土層都動起來了。有時很少的障礙也能阻攔這個運動,但崩塌威脅著這個地方。這里有幾戶居民位于兩個山谷的交界處,在被稱為“萬家峽”的地方,兩股巨流從原地移動,但不知是什么奇妙的力量使它們在村莊上面停住了,第三股巨流從對面流下,被擋在谷底,在那里形成一個相當高的山丘,遮住了整個村鎮(zhèn)。像這樣好的命運僅是個別現(xiàn)象,大地震引起了一系列悲慘的崩塌。
有一個人講述,好幾里長的范圍內(nèi),幾英尺厚的山上覆蓋層,從上到下整個由原地移動,好像巨大的波浪傾瀉到山谷,橫過河谷,并且爬到河對岸山坡的一定高度上,形成了2~3里長、幾丈厚的堅固的堤壩。堤壩的上游布滿了迷人的綠色,并且有稀奇古怪輪廓的美麗湖泊。
黃土開始到處流失,就像蠟燭熔化一樣,形成了高達20~30米的小山丘,像很大的田鼠窩。在秦州附近出現(xiàn)了幾種平行的新的小丘。在這些地區(qū),那些沒有被崩塌埋葬或毀滅的建筑物都被地下震動掃平,或者被裂縫所吞沒。街道裂開了,房屋一個接一個倒塌,陷入了裂縫。那些未被崩塌的巖塊所堵塞的道路,卻被埋入地下,長度達五千米。
當?shù)貧u動肘,震動了整個黃土層,窯洞遭到的命運是可以想象的。剎那間,一切都被吞沒,窯洞住宅不是被地震震垮,就是掉入裂縫。
探訪者走遍了通渭的所有地區(qū),看到駭人聽聞的場面,不管是在城市還是鄉(xiāng)村,什么都沒得到保全。 這是一大堆廢墟,全部受到破壞,夷為平地。在通渭,整個城市和郊區(qū)只剩下了佛教塔的一堵墻,建筑物不是坍塌,而是整個翻轉(zhuǎn)過來了。當探訪者路過那里時,分不清院子的形狀,或者不能猜測出建筑物原來都位于何處,地里高達2-3米的籬笆翻倒了。很堅固的草秸泥造的厚有一米的牲畜圈的墻被翻倒了,而且被打碎了,各處布滿了很長很長的裂縫。山脈造成了更加可怕的形象,好像用巨大的犁開墾了大片山地一樣,山頂被規(guī)則的溝痕所切割。
那些被埋在黃土下面或者被斷裂吞沒掉的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甚至沒有被人注意到。在地震時,位于高原邊緣上的建筑物先升起后又掉下,樹木都倒在地上。在固原,裂開了那么大的裂縫,使幾千人連同他們毀壞了的房屋都掉了進去,以后在這兒形成了黑水湖泊。在一個煤井里,溫度驟然猛升,工人們驚慌叫喊,以為要發(fā)生瓦斯爆炸,礦工一起向吊井奔去。就在這一瞬間,地震發(fā)生了,400多礦工被活活埋葬。
“巨龍在自已廣闊的雪被底下轉(zhuǎn)了身。”在受災地區(qū),活著下來的居民抱怨說。巨龍這一突然運動,使廣大地區(qū)毀滅,十多萬人喪生,造成隔絕、貧困和破產(chǎn)。
當時的中國正是暴風驟雨般的時刻,全國群情激昂,革命浪潮此起彼伏,封建的舊中國準備在苦難中誕生一個新中國。那時孫中山正著手改組自己的黨,誰還會注意這自然災難帶來的后果?軍國主義集團隨意掠奪和搶劫了這個國家,而人民在剝削者的壓迫下,加上天災,即水災和歉收的打擊,都過著牛馬的生活。如果國外及時知道了這一災難,又有誰為此操心呢?
如果由于毀壞省份間的隔絕造成了援助上的困難,那么隔絕更成為傳播地震消息的嚴重障礙。外面世界是怎樣知道地震的?徐家匯觀象臺第一次報道,這是在中國唯一有地震儀的臺站,后來是很多人從全國各地發(fā)給在這個天文臺工作的信中知道的。顯然這些通訊者對精確的科學的描述不大注意,報道很不可靠。精確度不同,要用很長時間才能弄明白,各方面的情況,對發(fā)生的災禍作出評價。有關中國地震的第一次綜合報道發(fā)表在1922年5月美國的地理雜志上。第一次科學地研究這個問題的,是1927年在斯特拉布爾格答辯的博士論文中,所以我們很晚才得到有關這次災難的準確信息,并與其他地震作比較,以明確它的實際意義。
首先,來看它所波及的范圍。毫無疑問,這是在歷史上所有發(fā)生的地震中最大的一次。地殼震動使海防附近的天文臺內(nèi)的天文鐘搖擺,使得距震中1800多千米以外,在中國南海汕頭附近航行的客船強烈顛簸起來。僅這兩個事實就說明地震的巨大能量和規(guī)模。為了對這一地震能量有個概念,可以設想,等于是震中在法國里爾附近的地震,要讓人在尼泊爾和馬德里以外還感覺到。如果說1755年的里斯本地震能在260萬平方千米內(nèi)覺察到,那么中國這次地震的有感范圍是400萬平方千米。只有阿薩姆地震規(guī)模更大,引起地震振動的范圍是450萬平方千米。
在距震中350千米的與蒙古接壤的城市寧夏,那里破壞了許多建筑物,大片農(nóng)地被山崩埋葬或陷入裂縫。在距震中600千米的蒙古,強烈的震動使地面出現(xiàn)了裂縫,而房屋都搖動起來,“完全像是船在波濤里,”蓋爾基寫道:“甚至在距震中850千米的沙別爾努拉地面還明顯搖晃,出現(xiàn)了暈船跡象”。只是在距震中1000千米的地方,地面震動沒有任何危險,這里感覺到的地震僅是好奇的現(xiàn)象,沒有引起驚慌。在秦安,墻出現(xiàn)許多裂縫,坐在茶桌邊的某人的父親卻大吃一驚,他沒有拿茶杯,可是茶突然灑出來了。在廣州,倒塌的泥塊輕輕地打傷了幾個人。在上海,強烈地震震動了家具,而在上海鐵路上的扳道夫很吃驚,他們的表停下來了。
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今天,為您講述發(fā)生在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寧,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