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車”乘務(wù)員的最后一個春運:見證大涼山變化

2019-02-03 12:57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中新網(wǎng)涼山2月3日電(王鵬 胡庭芬)“跑了多年的‘慢火車’,都跑出感情來了,這要退休了,還有些舍不得,”春節(jié)前夕,在攀枝花開往普雄的5633次列車上,成都車輛段攀枝花運用車間車輛乘務(wù)員奚范良感慨地說。生于1959年、1977年開始為成昆鐵路服務(wù)的奚范良將在今年退休,這是他值乘的最后一個春運。

21世紀以來,隨著火車不斷提速,特別是高鐵時代的到來,曾經(jīng)在中國鐵路客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綠皮“慢火車”,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但在部分偏遠地區(qū),“慢火車”運行依舊,同時不可取代。穿行在四川涼山州的5633次列車,時速不超過40公里,沿途停靠26站,自1970年通車以來,用緩慢的速度帶動著沿途的彝族民眾脫貧致富。

列車到了冕寧站,奚范良下車查看列車走行部運行狀態(tài)??粗抨犐宪嚨囊妥迓每?,奚范良陷入了回憶,“那時這趟車的旅客不要說排隊上車,能在車上好好坐著都不可能,特別是快到春節(jié),大筐小筐往車上隨便亂放,豬啊羊啊也趕上車,那個臟亂才真叫人無法忍受。”

“臟都是其次,座椅、門框經(jīng)常被掛破擠壞,這里掉一塊那里掉一塊,每趟車的活都多得很。”說起90年代的“慢火車”,奚范良表示,那時一趟車下來,車輛故障記錄都要填很多,基地班組檢修任務(wù)也相當重。

列車從冕寧站出發(fā),奚范良開始巡視車廂。走到車廂端部位置,他發(fā)現(xiàn)在農(nóng)副產(chǎn)品和拉桿行李箱中,還坐了一些旅客守著自己的物品,奚范良告訴他們要將各種東西歸類堆放,這樣才整齊,也比較安全,幾個小伙子很快站起來,一起將所有東西重新擺放。

“這些年,不少彝族青年都出去打工,見識了外面的世界,車上不講衛(wèi)生的少多了,以后還會越來越好。”看著小伙子們積極地搬放東西,奚范良笑著說。

走到行李車,車內(nèi)干干凈凈,沒有傳說中的豬羊圈場景。“很多人家里已經(jīng)在冬至前后將豬羊賣了或者殺了,這段時間基本沒有牲畜上車。”奚范良表示,近幾年,為了讓“慢火車”更好地為沿途彝族民眾服務(wù),鐵路部門對車輛設(shè)備進行了改造,除了加固門窗座椅,還撤了端部部分座椅,方便堆放大貨農(nóng)副產(chǎn)品,在行李車加裝牲畜栓桿,讓人畜各就各位,當初全車亂竄的“二師兄”已有了專車。

巡視完車廂,奚范良走進乘務(wù)室,開始寫當天的乘務(wù)日志,并給年輕乘務(wù)員阿比伍哈交待哪些是重點,哪些需要特別注意。

“我是從大涼山出來的彝族人,上學時經(jīng)常坐這個‘慢火車’,這么多年,‘慢火車’的確給了大涼山很大幫助。”阿比伍哈是車間最年輕的彝族乘務(wù)員,他告訴記者,自己在“慢火車”上可以用彝語跟老鄉(xiāng)們交流,也會好好工作,修好車,為老鄉(xiāng)們服好務(wù),向奚師傅學習。

“42年了,要退休了,‘慢火車’這么多年來的變化我都是見證者。”奚范良說,自己在鐵路工作了大半輩子,同時見證了大涼山的變化,職業(yè)生涯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責編:張澤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