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幼兒園一場不起眼的活動,引發(fā)了一場輿論波瀾。據(jù)媒體報道,日前,江蘇省鎮(zhèn)江新區(qū)實驗幼兒園小班年級組舉行了一場 “防拐、防騙演練”活動。幼兒園邀請家長志愿者扮演素未謀面的“人販子”,攜帶糖果、小點心、玩具等進入各班教室,結(jié)果不到20分鐘,就有46名小朋友被騙出了幼兒園。
從結(jié)果看,這次的演練活動稱得上“驚悚”,46名小朋友就這樣興高采烈地跟著“人販子”出走。相信很多人都會被這個結(jié)果驚到,從而堅定地認為,從小開始灌輸防騙意識不應僅僅是一次活動,而更應該是一門必修課。
事實上,類似的演練,在很多幼兒園一直都在上演,不只幼兒園樂此不疲,很多家長也真誠地相信,只有經(jīng)過演練,自己的孩子才會“不跟陌生人走”。
然而,這樣的演練顯然是有問題的。一者,模擬場景下的防拐防騙防套路,仍停留在模擬狀態(tài),而并非真實的情境,因此,這樣的演練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引起小朋友的警惕,并不好說。更多時候,小朋友會把演練當作是一個游戲,“記憶”的效果并不明顯。即便是有所謂的警惕,也往往是作用于家長的。一塊糖就能把你家的孩子領(lǐng)走,家長的焦慮可想而知。
再者,學前教育機構(gòu)和家長屢次三番地提醒孩子,“外面的世界很壞”“陌生人很危險”“大人們不值得信任”,幼小的孩子,從小就要格外防范來自外部的襲擾,久而久之也必然會影響孩子看待這個世界的目光。甜言蜜語的背后是欺騙;與糖果玩具一起出現(xiàn)的是拐賣……這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換句話說,我們展現(xiàn)給孩子們的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只有時時刻刻心存戒備,才會免于危險的境地,這樣的灌輸無疑是扭曲、畸形的,至少也是不全面、不完整的。而長期接受類似教育的孩子,其價值觀、世界觀也必然會受到影響。
一個稚嫩的孩子,在“人之初”就接受了“人性惡”的觀念,認為周圍都是試圖拐騙他的壞人,危機四伏,惡意多多,這樣的認知未免太糟糕了。外物皆壞,只能蜷曲在自我的框框里,在這樣的語境下,非但不可能造就具有現(xiàn)代意識的公民,甚至連正常的人格都無法保證,只能產(chǎn)生無邊的冷漠和自私。
退而言之,即便是單純的“不跟陌生人走”,恐怕也很難通過類似的演練抵達。人與人交流、溝通的效果,主要取決于具體的語境,無視語境的差異,隨意以誘騙的方式試探孩子,除了一次次的驚擾之外,實在看不出有多大意義。畢竟,保護我們的孩子,更多應取決于外部環(huán)境,取決于社會保護關(guān)口的前置,而不是簡簡單單地提高自我辨識能力。不客氣地說,這種試圖通過演練教育孩子的辦法,不過是在推卸成人社會的責任。(消息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媒體評論員胡印斌)
科普動畫:誰來也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