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魯甸地震抗震救災的感人故事8

2019-07-27 23:30-23:59 責編:郭彥偉

00:00 00:00

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我是百寧。地震發(fā)生之后,往往除了災難,還能看到很多人性的光輝。在已經過去5年的魯甸地震中,我們看到了災害和傷害,看到了災難發(fā)生時很多人的互幫互助,也看到了很多人在災難發(fā)生后的勇敢擔當,還有很多人在災后重建中的拼搏進取。雖然已經過去5年,這些人性的光輝依然值得我們紀念和回顧,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昭通市委后來編輯整理了100個魯甸地震抗震救災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讓我們回到5年前,聽聽他們的故事。

云南昭通魯甸“8·03”地震發(fā)生后,武警云南總隊心理服務分隊36名官兵及時挺進魯甸縣龍頭山鎮(zhèn)、巧家縣新店鄉(xiāng)、曲靖市會澤縣紙廠鄉(xiāng)所屬15個重災鄉(xiāng)、村寨和社區(qū),積極為災區(qū)群眾開展心理援助服務活動,他們與災區(qū)群眾手拉手、心貼心,撫慰災民受傷的心,幫他們驅散心中陰霾,重重建家園的信心,讓災區(qū)群眾心中充滿陽光。

從地震廢墟走出的幸存者目睹了地震的慘烈,眼見親人的生命被災難吞噬,身體的傷痛和心里的傷痛極易產生驚慌、悲痛、恐懼、煩躁、焦慮、睡眠質量下降、身體不適等不良癥狀??傟犘睦矸贞牴俦鴮堫^山鎮(zhèn)小學災民安置點進行了創(chuàng)傷后應急障礙自評量表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輕度心理障礙為32%,中度心理障礙為47%,重度心理障礙為21%,作為此次心理救援小組組長,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周曉斌,更加清楚地震災害對人們的心理創(chuàng)傷甚至超過地震本身的殘酷,心理干預和治療介入越早,效果越好。

“親人已逝,家人需助,我們應該堅強面對。要堅信,有黨中央和地方黨委政府的幫助關心,有人民軍隊的救援支持,我們一定能夠戰(zhàn)勝災難,重建家園。”2014年8月4日上午,心理服務組成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周曉斌在救援現(xiàn)場,幫助剛剛從廢墟中刨出、頭上仍在流血的龍泉村村民劉遠林包扎傷口時安慰道。

“叔叔,我害怕!我總感到地在動,不敢進帳篷,3天了,想睡又睡不著……”2014年8月5日上午,家住龍泉村的一個六歲女孩馬曦在龍頭山鎮(zhèn)小學的武警醫(yī)療、心理救助站,周曉斌一邊拉著小曦的手,一邊告訴她:現(xiàn)在安全了,有我們陪伴著你。順手指向她的爺爺:“你看,爺爺的傷已經包扎,過幾天就好了,”周曉斌又告訴小曦把想說的都說出來,把恐懼藏在心里,時間長了,就會轉化為心理疾病,就會有好多的不開心。小曦斷斷續(xù)續(xù)地回憶,揭開了她那顆自閉了3天的童心。

小曦的父母常年都在四川打工,由爺爺奶奶在家照顧,地震發(fā)生時,爺爺奶奶都在田地里干農活,瞬間的地動山搖嚇壞了這個6歲的孩子,一邊哭喊著找媽媽,一邊沒有方向地亂跑,爺爺受傷了,回到家里,房屋垮塌,幾天來一直想著爸爸媽媽在哪里。

“小曦是因為長期遠離父母,缺乏安全感,我們必須多用親人般的愛去撫摸這個幼小的心靈。”了解到小曦的情況,周曉斌醫(yī)師主動跟進,制定詳細的心理危機干預對策,先后4次跟蹤心理干預,小曦的情緒逐漸好轉,會跟小朋友在帳篷中捉迷藏了。

2014年8月8日,當得知是小曦的生日時,周曉斌和她的班主任商量,多方努力找來了小曦的8個同班同學,為她過了一個特殊生日。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和關愛,終于使小曦露出了久違的笑臉,逢人就講:“周叔叔人真好,就像爸爸”。

“我媽以前是個很開朗的人,地震中家里房屋垮了,來到醫(yī)療點后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時常一個人發(fā)呆,誰也不搭理,時不時地流眼淚。”女兒李艷霞向主治醫(yī)師醫(yī)務處副主任李永光道出了自己的擔心。2014年8月4日上午,52歲的龍頭山鎮(zhèn)老屋基村老房子社中年婦女楊玉鳳在地震中被木板砸中背部,后又患上感冒。因道路不通,外出艱難,丈夫李文書是村里的赤腳醫(yī)生,便自行在家醫(yī)治,次日楊玉風病情加重,口中不時吐血,幸好得到總隊醫(yī)院醫(yī)療隊及時救治才轉危為安。

“心理救助和生活安頓同等重要,需同步進行。”心理援助小組成員、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陳丹婷主動找到楊玉鳳的女兒告訴她,你母親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持,地震給她造成了較重的心理陰影,又遇到身體的病痛,如果不及時有力地治療,心理障礙會影響她今后的生活。目前要積極鼓勵她把地震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說出來,逐漸釋放她的焦慮、緊張。

女兒及時將楊玉風送到總隊醫(yī)院心理服務站,她半躺在病床上,戴著咨詢師陳丹婷事先準備好的耳機,一陣悠揚的音樂傳入楊玉鳳的耳朵:閉上眼睛,深呼吸,想象自己正躺在美麗的草地上,溫暖的陽光照在身上,聽著鳥兒歡快的叫聲,微風迎面吹來,花香沁人心牌……

楊玉鳳隨著陳丹婷的引導進入想象空間,焦慮從凝重的臉上逐漸散去,平和輕松的表情又浮現(xiàn)在臉龐,催眠療法正悄然發(fā)揮作用。

“即使經歷了再大的不幸和災難,只要人們心里還存有對美好生活的期望,那么就請他們說出來,靜靜地聽他們說說話也是對他們的一種較好的療傷。”陳丹婷說。

一名從廢墟中獲救的青年婦女,面對生死離別和斷壁殘垣的現(xiàn)實,在帳篷內放聲大哭。心理服務組成員、二級心理咨詢師胡思民聽到哭聲后,急忙走進帳蓬,輕輕地坐在這名婦女身邊說了句:“你現(xiàn)在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也十分同情,讓我們一起分擔,哭吧!”從而使她感受到了親情、友情,很快停止了哭泣。

在龍頭山鎮(zhèn)災民安置點,悶熱的天氣,幾個孩子在帳篷里滿頭大汗,苦楚的臉上寫滿了他們對生活的絕望,家沒了,親人失蹤了,還有孩子不時的哭鬧,情緒異常激動,時而不停地哭喊。

“孩子們,不用擔心,有阿姨在!”總隊醫(yī)院心理救援服務站副組長徐焱鸝上前安慰道。

“我要爸爸媽媽……·”說著孩子們更哭得厲害。徐焱鸝急忙讓隊友把孩子們摟在懷里,撫摸著他們的頭發(fā),擦擦他們的汗和淚水,給他們水果和餅干。待孩子們稍微平靜,她邀孩子們一起做游戲,孩子們露出舒緩的表情。她把孩子們領到涼快的大樹下,一起做了“破冰之旅——自我介紹”“大風吹、小風吹”、“相互按摩”、“心有千千結”等幾個游戲。游戲做完,孩子們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問道:“阿姨,你會經常陪我們玩嗎?”

“利用團體咨詢激發(fā)災區(qū)群眾對今后美好生活期望的正能量,能讓人豁然開朗。”徐焱鸝說。

 幾天時間中,總隊心理醫(yī)療服務分隊的官兵們走陡坡、過河灘、住帳篷打地鋪、吃干糧,喝不上熱水,洗不上澡,但沒有一人叫苦叫累,他們每天穿梭于救援現(xiàn)場和帳篷,奔著災民哭聲而去,留下歡心離開。他們每到一處,都耐心傾聽群眾心聲,真誠分擔群眾痛苦,熱情鼓勵群眾樂觀面向未來,不僅幫助受災群眾重建物質家園,還幫助他們重建精神家園,受到災區(qū)群眾的歡迎。

在開展心理知識講座,為受災群眾提供心理應激干預的同時,總隊心理服務分隊官兵還積極開展向災區(qū)人民獻愛心活動,為災區(qū)捐款8萬余元,幫助災區(qū)群眾戰(zhàn)勝災害,渡過難關。

據不完全統(tǒng)計,自地震發(fā)生以后,武警云南總隊心理服務小分隊不顧余震不斷、山體垮塌,翻山越嶺、走村串寨,為災區(qū)群眾驅除心靈深處的陰霾,先后深入16個災民安置點和村寨,面對面地為1800余人次進行了心理干預,成功救治心理疾患病人68人,義務巡診2500多人次,開展團體心理咨詢輔導9場次,發(fā)放藥品價值236000余元,免費提供熱食、飲用水萬余份,被魯甸災區(qū)人民親切地稱為“清涼使者”。

從軍37年,他2次參加邊境作戰(zhàn),1次參加邊境大掃雷,6次參加重大搶險救災。每一場戰(zhàn)斗,他都不畏艱險、沖鋒在前,充分展現(xiàn)了革命軍人能打仗打勝仗的戰(zhàn)斗風采——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戰(zhàn)斗。對于云南省昭通軍分區(qū)政委張亮而言,人生處處是戰(zhàn)場。這次魯甸抗震救災是他入伍以來參加的第9場戰(zhàn)斗。

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烏蒙大地一陣顫抖。震后僅2分鐘,張亮就趕到軍分區(qū)作戰(zhàn)值班室,下達了第一道命令:“迅速啟動應急一號方案,加強與地方相關部門聯(lián)系,通知各人武部立即查明震中位置并上報,機關各部迅速收攏人員,做好應急搶險出發(fā)準備!”

災情緊急,人命關天。確定震中就在魯甸縣龍頭山鎮(zhèn)后,張亮立即作出部署:魯甸縣人武部迅速組織應急民兵趕赴震中救援:龍頭山鎮(zhèn)武裝部馬上組織當地民兵和群眾自救互救:軍分區(qū)指揮組馬上向震中開進:各縣區(qū)人武部迅速收攏人員,做好機動支援準備。

18時40分,他們到達龍泉村。在鎮(zhèn)武裝部部長的引領下,沿老街向震中前進。當路過一幢垮塌一半的危房時,張亮聽到廢墟下傳來小女孩的呼救聲。“快救人!”他和魯甸縣人武部政委張佑國帶著民兵爬上廢墟,發(fā)現(xiàn)坍塌的樓板下壓著一對母女。母親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征,但她伸展的雙臂仍死死地護著女兒。小女孩蜷縮在母親的懷里,痛苦地呻吟著。

此時,余震不斷,危房搖搖欲墜。張亮不顧危險,找來一根大木棒,指揮大家合力將水泥板撬動抬起,把小女孩救出,及時送往附近的醫(yī)療救護點。他們救出小女孩不到4分鐘,危房轟然倒塌。

“解放軍,快來救人!”張亮等人到達龍頭山鎮(zhèn)郵電所大樓附近時,又聽到一個中年男子的呼救聲。這幢五層樓房已經變成四層,震裂的墻體露出一個大洞,殘垣斷壁在余震中隨時可能坍塌。

“跟我上!”張亮率先爬上廢墟,官兵們緊跟其后。他們在廢墟里奮力搜救1個多小時,救出一個滿臉是血的小男孩。

“媽媽還在里面!”驚魂未定的小男孩哭泣著說。此時,余震襲來,不斷有磚塊從危房上掉落。容不得多想,張亮又一次帶頭包挖40分鐘后受傷的母親也被成功救出。

廢墟之下,掩埋著亟待救援的生命;瘡痍村落,到處是急需救治的傷員。張亮心急火燎地向省軍區(qū)參謀長曲新勇報告:“我已到達震中,災情非常嚴重,震中90%的房屋垮塌,傷亡情況還不能確定……”

與時間賽跑!與死神競速!在張亮的現(xiàn)場指揮下,一場生命大營救迅速在震中全面展開。先期到達的昭通軍分區(qū)機關和魯甸縣、巧家縣、昭陽區(qū)等人武部的200余名官兵民兵,鋸木梁、搬層板、渣土、抬傷員,爭分奪秒搶救生命。

時針指向22時。天黑似墨,細雨紛飛。張亮、龔曉敏等人打著手電筒,深一腳淺一腳地行走著,好幾次摔倒在地。幾經尋覓和勘察,張亮發(fā)現(xiàn)一塊較為開闊平坦的空地,他欣喜地叫喊起來:“這里是個理想的機降點!”他讓機關人員確定經緯度和坐標后,立即上報省軍區(qū),然后又組織民兵連夜平整場地。

2014年8月4日9時40分,龍門山機降點首飛成功。當旋翼轟鳴的“生命之鷹”降落在震中時,災區(qū)群眾喜極而泣:“直升機來了,我們有救了!”隨著空中救援通道成功打通,一批批急需物資源源不斷運進災區(qū),一個個亟待救治的傷員也被及時轉運。

張亮深知,救災如同打仗,只有科學部署兵力,統(tǒng)籌安排任務,才能確保救災行動有序高效進行。作訓參謀出身的張亮,大腦飛速運轉起來,不時用鉛筆在地圖上標繪著。與大家反復研究后,將擬制的任務區(qū)域兵力分配方案及時報告基指,為上級決策指揮提供了重要參考。在指揮部的統(tǒng)一部署下,救援部隊在開進中就直接進入任務區(qū)。

震后僅24小時,救災兵力就覆蓋所有重災鄉(xiāng)鎮(zhèn),進村入戶展開拉網式搜救。

2014年8月11日早上,龍泉村。張亮雙眼布滿血絲,身上沾滿污泥,正用沙啞的聲音指揮民兵搬運救災物資。

掛掉電話不到3分鐘,他的電話又響了。在銀屏村救災的官兵打來電話,他們的給養(yǎng)消耗殆盡,請求運送物資保障。張亮立即安排人協(xié)調解決此事。

10時,張亮驅車趕往軍分區(qū)救災點光明村,卻在騾馬口村被堵住了,原因是2輛運送救災物資的貨車超載,不能通過臨時搭建的鋼架橋,只好在路邊卸貨。這樣會誤事的!他趕緊給市民政局領導打電話,提醒他們防止再發(fā)生類似問題。

14時,運送救災物資的車隊到達光明村,村干部立即組織卸貨。張亮放下手中才吃了幾口的飯碗,連忙加入到卸貨的隊伍中。雖然已經50多歲了,但他干起活來還很“生猛”,甚至還和年輕民兵比賽,看誰卸得快。

15時,指揮部打來電話,讓張亮馬上趕到火德紅鄉(xiāng)了解部隊救災情況。他坐上車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站。坐上車不到3分鐘,他就打起了呼嚕,這個噸幾還沒打多久,張亮的電話又響了。

從火德紅鄉(xiāng)回到指揮所,已是晚上8時許。張亮讓駕駛員泡了一碗方便面,三下五除二解決了晚飯,又和大家匯總當天的救災情況,研究第二天的救災工作。

搜救生命、搶通道路、搭建帳篷、安置受災群眾……持續(xù)多日的高強度戰(zhàn)斗,使張亮的身體極度疲勞,體力嚴重透支。

“政委,體休息一下吧,這樣你會累垮的!”面對眾人的勸說,張亮卻若無其事地說:“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只要精神不垮,人就不會垮!”

接著說的人,是原第二炮兵抗震救災部隊的肖權。

2014年8月9日上午,地震重災區(qū)巧家縣包谷垴鄉(xiāng)通往紅石巖村的路上,一輛大型民政物資運輸車輛不慎扎入路邊山體,車尾甩在路中。不多時,這條路寬僅6米的“生命通道”上就有20多臺救災車輛滯留。

“找‘開路先鋒’肖權!”關鍵時刻,第二炮兵抗震救災部隊總指揮李友成迅即下達命令。

滿身泥漿、滿臉疲憊、滿眼血絲的肖權來了。從2014年8月4日凌晨到達重災區(qū)以來,這位團長連續(xù)數十小時沒合眼。

接到命令后,肖權的神經再次高度緊張,一邊安排官兵管制交通、有序硫導,一邊把最近的挖據機、裝載機調到事發(fā)路段。

查看了現(xiàn)場,肖權心中有數了。“20分鐘內保證搶通!”肖權在電話里向指揮部立下軍令狀。

他讓挖據機將山體與車頭之間空隙拓寬,讓裝載機配合扶正車體,僅僅15分鐘,運輸車輛脫困,被堵車輛繼續(xù)通行,源源不斷的救災物資送往受災村社,過往司機紛紛向肖權伸出大拇指。

像這樣的突發(fā)情況,這幾天肖權不知處理了多少次。

搶通道路、疏通道路、清理道路……從進入巧家縣的那天起,肖權就和路“親密接觸”上了。從部隊駐地往災區(qū)行進中,沿路處處是懸崖峭壁,路窄彎急,大型設備行動緩慢。為了后續(xù)救援力量的通行便利,他預留少量機械,邊走邊對一些路段進行疏通。

地震發(fā)生后,從包谷垴鄉(xiāng)通往受災嚴重的紅石巖村的路就被塌方的山體堵住了。人工搶修,因塌方體太大遙遙無期;機械施工,搶通設備一時又到達不了現(xiàn)場。怎么辦?巧家縣抗震救災指揮部內一片焦灼。

正在這時,肖權帶著推土機、挖掘機等數十臺大型裝備趕到了。指揮部立即賦予他們搶通道路的重任。

呈現(xiàn)在眼前的一幕讓肖權大吃一驚:山體塌方、滑坡比比皆是,巨大的山石橫陳路面……路況之差、修建難度之大超出了他的想象。

受傷群眾急需運送出來,救災物資急需輸送進去,肖權沒有退路,帶領官兵立即投入戰(zhàn)斗。

挖據機、裝載機、推土機聯(lián)合作業(yè),現(xiàn)場一片繁忙。經過7個半小時的連續(xù)奮戰(zhàn),先后清除塌方體和淤泥1000余立方米,終于在2014年8月6日11時30分左右打通了這條生命線。救護車鳴叫,10余名受傷群眾被迅速外送救治。

生命通道雖然打通了,但大型運輸車輛還是進不去,最大的障碼就是地處青山村的一處懸崖,當地老百姓稱其為“老虎崖”。

“老虎崖”位于大山半山腰。道路一側是萬文深淵,深不見底,一側是一塊巨石,呈半拱狀籠罩在道路上方,一些駕駛經驗豐富的司機平時路過這里也心驚膽戰(zhàn)。

“必須啃下這塊硬骨頭!”肖權再次受命領兵出征。

肖權帶領的這支部隊,歷經多次重大任務考驗,在國防施工,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中屢建功勛,他對官兵充滿了信心。

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懸崖,搶通方案只有兩個:向外拓寬路基,但用時太長:向內炸石通行,但可能會引起山體再次場方。

如何抉擇?難題又交給了肖權。

他帶著官兵研究地形地勢,檢測巖石成分,決定先進行弱爆,根據山體承受度再確定爆炸當量。

“轟……轟……”隨著4聲巨響,道路被拓寬拓高,完全滿足各類大型救援車輛的安全順利通行。在場的當地群眾紛紛熱烈鼓掌,掌聲中,排隊等候在后面的40多輛物資運輸車,第一時間將千余噸救災急需物資送了進去……

在場的巧家縣交通局副局長鄭健激動地說:“拔下了這顆‘老虎牙,救災物資和救援行動就能暢通無阻了。”

受災群眾和施工官兵喜笑顏開,肖權卻想的更進一層,他綜合籌劃,按照“專業(yè)用兵、精準迅捷”的思路,把21臺挖掘機、裝載機等重型裝備設置在各個險要路段,確保任務區(qū)內30多公里道路隨時能通。

當地政府領導和群眾贊嘆:這個“開路先鋒”,想得真周到!

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今天,為您講述:魯甸地震抗震救災的感人故事,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寧,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