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基礎設施抗災力是風險導向發(fā)展的基石

2019-10-20 18:32 來源: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亞太區(qū)域辦事處

1

活動發(fā)起方之一的泰國紅十字會展示了一個虛擬現實模擬器,教人們如何安全地應對火災。(圖片來源:泰國紅十字會)

 

作為亞太區(qū)域第一批紀念國際減少災害風險日的國家之一,泰國政府利用這一機會強調了它如何與伙伴合作以增強其基礎設施的抗災能力建設。

今年10月13日是第30個國際減災日,重點是減少災害對關鍵基礎設施的破壞和基本服務的中斷。報告強調了投資抗災基礎設施的重要性,這與實現《仙臺減少災害風險框架》密切相關,同時也是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的基礎和防范氣候變化影響的關鍵。

泰國與該區(qū)域許多國家一樣,由于城市化和經濟增長不斷加快,其建筑業(yè)取得了巨大的發(fā)展,因此在利用抗災基礎設施所帶來的紅利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

作為2019年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主席國,泰國還為紀念東盟災害管理日舉辦了專門活動。此次活動由泰國內政部防災減災司(DDPM)組織,該司在泰國政府內牽頭推動減少災害風險和風險知情發(fā)展。作為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的密切合作伙伴,泰國內政部防災減災司力求強調其在建設基礎設施抗災能力方面的多伙伴和多部門做法。

減災司副司長猜那隆·瓦薩那索西提(Chainarong Vasanasomsithi)先生贊揚了許多合作伙伴的參與,他在開幕詞中表示:“要使災害風險管理取得成功,就需要我們今天在這里的大力合作。今天的活動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相關網絡合作伙伴可以共享知識、活動和項目,這些活動和項目通過在學校、醫(yī)院和社區(qū)實施,可以保障安全。”

全球基礎設施投資已達到創(chuàng)紀錄水平,預計亞洲每年需要在基礎設施上投資1.7萬億美元,才能保持其增長軌跡。泰國也不例外,因為在過去幾年里,作為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泰國已成為一個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從農村地區(qū)人口居多,到如今城市地區(qū)的人口數量超過農村地區(qū),在過去30年里,泰國的貧困水平大幅度下降。這種快速的轉型既給現有企業(yè)帶來了壓力,也增加了對新基礎設施的需求。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基礎設施投資都具有彈性,這使其發(fā)展收益受到災害的風險威脅。據估計,由于極端天氣事件和地質災害,亞洲每天遭受1.26億美元的直接物質損失。

“泰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不過,計劃外的發(fā)展、氣候變化和地震等災害都是泰國面臨的風險。各國必須進行投資以防范災難風險,否則日后將付出更大的代價。在抗災基礎設施上進行投資獲得的收益要比成本高4倍。然而,抗災力并不是發(fā)展的附加因素——我們不能先建造一座建筑再使其具有彈性。為了實現彈性紅利,必須將風險納入發(fā)展規(guī)劃和進程中。”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區(qū)域辦事處副主任、活動主要發(fā)言人之一阿尼梅什·庫馬爾(Animesh Kumar)博士說。

為了加快這一進程,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強調了由印度政府領導和其他組織支持的抗災基礎設施聯盟的潛在作用。該聯盟今年在氣候行動峰會上發(fā)起,將在風險評估、基礎設施復原標準、融資、恢復和重建等主題領域發(fā)揮多國和多利益相關方伙伴關系的作用。

合作伙伴組織了許多富有特色的活動,例如知識交流論壇、智力競賽、一個房間大小的地震模擬器、一個虛擬現實模擬器和曼谷大都會的移動災難知識車。

活動的主辦方和組織者包括泰國紅十字會,曼谷大都會管理局,泰國公共廣播電視臺,泰國保險協會民間社會,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泰國世界宣明會,亞洲備災中心,國際計劃署,斯德哥爾摩環(huán)境研究所,以及學校道路安全俱樂部。(作者麗貝卡·博內洛·吉奧Rebecca Bonello Ghio)

責編:郭彥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