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州區(qū)馬駒橋鎮(zhèn),有一位區(qū)委組織部下派的“85后”年輕干部陸鋒,村民們都親切地叫他“小陸書記”。在疫情防控期間,任大杜社村村支部書記的陸鋒想辦法、出點子,挨家挨戶做防疫,村里接連發(fā)生的大事小情,把這位年輕的書記和村民的感情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
為了能讓其他村委成員過個安穩(wěn)的好年,陸鋒把大年三十這天的值班,安排給了自己,直到值完年前最后一班崗,陸鋒這才長途驅車趕往遠在呼和浩特的老家,去探望身患重病的母親。每次回家,陸鋒都會暫時放下其他瑣事,安心陪伴母親一段時間。
然而,突發(fā)疫情打亂了陸鋒的節(jié)奏,接到應急信息,沒有絲毫猶豫,他便急忙趕回了馬駒橋鎮(zhèn)大杜社村。“不能因為疫情而讓居民家庭陷入危機,我得立刻回去,沒有誰比我更清楚大杜社村的具體情況。”從到家,再到返回工作崗位,他陪伴母親的時間甚至沒能超過24個小時。
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陸鋒立刻開始部署起了全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對于返京需隔離人員,陸鋒安排專門的村委成員每天聯(lián)系被隔離人,為被隔離人提供買菜等一系列服務,照顧其日常需求。
陸鋒所工作的大杜社村,是原鄉(xiāng)政府所在地,一直是外來人口的聚集地。全村人口歷來都是當?shù)厝艘话?,外來人口占一半,防控難度可想而知。再加上村兩側都是主路,臨街商鋪眾多,進村的出入口多達15個,想要對人員進行隔離更是難上加難。
如何應對即將來臨的“返京潮”?為了防止部分人員未經(jīng)登記回到村內,陸鋒和兩委班子組織成立三支疫情防控隊,分別是黨員先鋒“突擊隊”、退伍戰(zhàn)士“尖刀班”和群眾代表“先遣組”,封堵了村子的部分出入口,負責輪班24小時巡查村各路口以及各隔離點。不僅如此,村里還建立了外來返京人員工作群和防疫工作群。陸鋒和村委成員們每天通過微信群把疫情最新消息、科學防疫措施以及各級政府的政策措施,及時傳達給村民。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只有立足本職,才能讓每一位村民在重大疫情期間,看到希望,也堅守住戰(zhàn)勝疫情的信心。”陸鋒表示。(消息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