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疫”一線00后:唱著“不想長大”,卻已披上戰(zhàn)袍

2020-03-11 10: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3月8日,武漢客廳方艙醫(yī)院經(jīng)全面消毒后,正式休艙了。00后護士劉家怡暫時松了一口氣,“馬上轉(zhuǎn)崗”的她正在休息待命。和她一樣奮戰(zhàn)在湖北戰(zhàn)“疫”一線的00后,還有來自中國干細胞集團附屬醫(yī)院的陳玉婷、福建寧德市中醫(yī)院的謝佳慧等醫(yī)護人員。在很多人眼中,他們還是孩子,但他們卻說,穿上防護服,自己就已長大。

“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孩子了”

2000年出生的劉家怡,是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qū)中醫(yī)院的一名護士。2月9日,她隨廣東醫(yī)療隊馳援湖北,一直在武漢客廳方艙醫(yī)院工作。她的任務是幫離開方艙的醫(yī)護人員脫防護服,把好感染風險的重要防線。

“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個孩子了。”這句話脫口而出時,劉家怡馬上用棉簽擦去淚水。她說,其實不是因為害怕,而是00后真的是能分擔些事情了。

劉家怡此次報名去武漢是“先斬后奏”,直到出發(fā)前才告訴父母,但她的行動得到了父母的堅決支持。“擔心是肯定的,爸媽一日三餐都打電話來。”劉家怡笑呵呵地說。

醫(yī)護人員下班脫防護服時,是劉家怡最忙的時候。除了醫(yī)護人員,每天也有警察、安保、保潔人員等進入隔離病房,只接受過簡單培訓的他們對脫防護服有些陌生,起初每個步驟都需要指導。

脫防護服在一個小房間里進行。房間一頭通向隔離病房,另一頭通往清潔區(qū),靠4臺抽風機交換空氣。密閉空間容易產(chǎn)生氣溶膠,因此動作要輕柔且緩慢。

在6小時的上班時間里,劉家怡幾乎要不停地講話、重復指導動作。因為防護服裹得很緊,她擔心崩開,不敢做大動作,每次上完班她都感覺身體發(fā)僵。更難受的是N95口罩帶來的窒息感,“就像6小時被人捂住鼻子,摘下口罩才‘回到人間’”。

“但我要守好這一關,讓大家安全走出這個艙。”她說。

20歲那年,父女二人都曾在湖北奮戰(zhàn)

2月14日,00后陳玉婷踏上援助湖北之路。1998年,陳玉婷的父親陳海親,作為廣州軍區(qū)湛江海軍陸戰(zhàn)隊的一員,參加了湖北抗洪。同樣是20歲,陳玉婷做了件和父親當年一樣值得驕傲的事情。

陳玉婷是中國干細胞集團附屬醫(yī)院的護士。這些天,她在湖北省荊州市中醫(yī)醫(yī)院隔離病區(qū)工作。

讓陳玉婷下定決心馳援湖北的是自己的父親。她說,父親總覺得以前的事情“不值一提”,直到報名上前線,她才意識到,父親的言行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我也想跟隨父親的步伐。”

陳玉婷是海南省第四批支援湖北抗疫醫(yī)療隊中年齡最小的一位。“1月25日,我就寫了請戰(zhàn)書,希望能加入第一批馳援湖北疫區(qū)的隊伍。”遺憾的是,那次陳玉婷沒被選上。直到2月13日,她再次申請時才如愿以償。“穿上防護服那一刻,感覺自己真的長大了。”

陳玉婷說,他們每天都很忙,全身被防護服包裹得很緊,有時呼吸不順暢,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難度。特別是臨近交班給患者打針時,護目鏡上全是霧氣,而且還隔著一層手套。

但是看到病人一個個康復出院,“真的很開心,怎么累都是值得的。”她說,這里的每位醫(yī)護人員都在為了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而努力。

有時鼻炎犯了,陳玉婷全程都要用嘴巴呼吸。有一次,陳玉婷拖地拖到一半,感覺憋氣、心慌。停3分鐘之后,她又繼續(xù)拖地。“一個區(qū)只有兩名護士,如果我休息,別人會忙不過來的。”

脫下防護服后,陳玉婷想念媽媽做的菜了,但她怕家人擔心,從不在家人面前流淚。陳玉婷說,她還要給14歲的弟弟帶好頭。

“沒有生而勇敢,只有選擇勇敢”

3月6日,謝佳慧所在的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yī)院休艙了,謝佳慧原地休整待命。

2000年出生的謝佳慧,是寧德市中醫(yī)院供應室的一名護士,參加工作還不到半年。她是福建支援湖北醫(yī)療隊中年齡最小的。

“沒有生而勇敢,只有選擇勇敢。”當時接到召集令,謝佳慧就報名了。2月15日,接到醫(yī)院出征信息,她整裝待發(fā)。走之前,她告訴弟弟,“姐姐和死神搶人去了”。

經(jīng)過5天培訓,謝佳慧已如愿在方艙醫(yī)院上崗。她在以前的醫(yī)院負責無菌物品的清潔、消毒、滅菌和保養(yǎng)。“在這里,我的主要任務是護理好病人”,量體溫、化驗、抽血等。

由于年齡最小,謝佳慧常常會得到同事的特別關照,護士長不斷叮囑她,“不會做的跟著姐姐們做,不舒服就出艙。”

很多時候,患者會把“謝謝”掛在嘴上,“病人的問候便是最暖心的支持。”謝佳慧說,有一次,一個阿姨問她:“你還不到20歲,還小嘛。怎么會想著來武漢?”謝佳慧說:“武漢需要我,我就來了。”

謝佳慧坦言,此次武漢之行令她成長了。雖然能力和資歷不如前輩,但是年輕人適應能力更強、精力更充沛,更愿意去嘗試、去挑戰(zhàn)。

穿上防護服后的謝佳慧有諸多的不適應。“里三層,外三層,穿上防護服后缺氧頭疼,掛耳式口罩勒得耳朵都要掉了,穿完防護服就開始瘋狂流汗,導致護目鏡起霧,汗水順著睫毛流進眼里,看不清路……”2月21日凌晨,謝佳慧在微信朋友圈里發(fā)了一條消息,將“防護服初體驗”悉數(shù)記錄。

弟弟在視頻通話那一頭,拿出好幾個牛奶箱的塑料把手,說要給姐姐寄過去,可以緩解口罩壓耳朵的疼痛。這一刻,謝佳慧沒有忍住,流淚了。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那些選擇勇敢的人在負重前行!援助武漢的日子很辛苦,但也很暖心,有來自各地的物資補給,還有來自病人的感謝和關心……”2月27日,謝佳慧下班走出武漢光谷方艙醫(yī)院,又發(fā)了一條微信朋友圈。

“雖然我參加工作時間不長,但是我想為祖國盡一分力,只要祖國需要我,我就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謝佳慧說。(消息來源:中國青年報 記者 林潔)

責編:郭彥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