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守護三江源

2020-04-16 10:22 來源:新華網(wǎng)

新華社西寧4月16日電 題:種樹守護三江源

新華社記者薛玉斌、王浡

見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林業(yè)和草原局局長昂江多杰時,這位54歲的康巴漢子正和150多位工人一起,在扎曲河畔的玉樹高原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里忙著。

昂江多杰黝黑的皮膚在高原的日照下泛著光。他拖著一條當(dāng)年在地震中受過傷的腿,在基地里來回奔波。春光易逝,4月底前,他們要一邊出圃大樹,一邊爭分奪秒地栽種藏柳苗子。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地處三江源頭,平均海拔4000多米,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海拔高,溫差大,含氧量低,氣候嚴酷。在玉樹,曾流傳著“樹如玉貴”的說法。

昂江多杰是地地道道的玉樹人。“我小時候聽老人們說,玉樹的樹苗都是從外地用牛馱過來的。樹苗用羊毛氈裹起來泡在水里,保持濕度,長途跋涉才到玉樹,樹苗太金貴了。”昂江多杰說,“院子里種下的樹苗就像是家里的一員,大家都細心呵護,生怕夭折。”

即便再細心照顧,大多數(shù)樹苗還是難活。高寒缺氧,氣候多變,這些綠色的生命就像是扎曲河里的一片落葉,一不留神就消失了。加之以前人們不懂培育方法,外來苗木運到玉樹后,往往不經(jīng)培育就直接大面積栽種,資金投入大,樹木成活率低。

“在這里種活一棵樹,比養(yǎng)一個娃娃還難。”但不管條件有多惡劣,也阻擋不了玉樹人對綠色的渴望。

亞吉佳日山下的德卓灘,原是玉樹地震災(zāi)后重建期間規(guī)劃的產(chǎn)業(yè)園區(qū)。2015年,玉樹州委、州政府將這里打造為玉樹高原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同年3月份,玉樹高原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破土動工。

“以前的德卓灘都是砂石地,地都荒了,在這里種樹是不敢想的。”清墟、換土、施肥、種植……那段時間,昂江多杰和360多名工人起早貪黑地工作。“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持續(xù)了45天,終將“砂洲”改造為“綠洲”。

目前,實驗基地已培育出適宜在玉樹生長的青海云杉、藏柳、密植丁香、河北楊等各類苗木71萬株,成活率達90%以上。

昂江多杰現(xiàn)在最喜歡的事,就是坐在樹下,聽風(fēng)吹過枝丫發(fā)出的沙沙聲,心滿意足地看著眼前栽下的大片綠。

“我們種下樹苗以后,恨不得天天守在旁邊,看到被風(fēng)吹斷的樹苗就十分心疼,兩三天吃不好飯。”昂江多杰邊說邊輕撫身旁的藏柳。

在實驗基地的小苗培育區(qū),玉樹州林業(yè)和草原綜合服務(wù)中心主任公保旦增在水池前指導(dǎo)工人浸泡藏柳幼苗。這位58歲的林草人每天像“奶爸”一樣細心呵護著實驗基地的“孩子”,從早到晚,風(fēng)吹日曬,皮膚變黑了,樹木變綠了。

“我現(xiàn)在就看著這些藏柳苗子慢慢長大,它們長大了,我也就退休了。”公保旦增蹲在一棵藏柳苗前仔細端詳。

對扎根在高原的玉樹林草人來說,造林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子孫后代。“把三江源守護好,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就是我們對祖國最大的報答。”昂江多杰說。

責(zé)編:曹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