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盯上老人錢包的保健品2

2018-03-16 23:30-23:59 責編:郭彥偉

00:00 00:00

新聞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老年人被保健品推銷、紀念幣收藏品拍賣騙的消息,有的被騙光一生積蓄,負債累累。剛剛這段話,是不久前《新京報》采寫的幾篇文章——《被騙術(shù)“圍獵”的老人》《老人臥底保健品銷售寫出5萬字防騙日記》,今天節(jié)目中,我們繼續(xù)通過這幾篇采訪中的真實案例,和大家一起揭開一些保健品推銷、紀念幣收藏品拍賣下隱藏的騙局。

新京報記者此前采訪紀念幣拍賣騙局時,65歲的受騙者孫林說,他被電話邀約去收藏品公司免費領紀念硬幣,認識了公司銷售員杜某。此后一年間,他經(jīng)常接到杜某的電話、短信,不僅是勸其再來公司領紀念幣,還會噓寒問暖,碰上他身體不適,更是會叮囑“好好休息,注意身體”。

去年11月,記者在朝陽SOHO現(xiàn)代城D座一家收藏品公司門口看到,一名女性銷售員挽著一名老人的胳膊,舉止親密地不停勸說老人購買紀念幣。老人笑著點點頭。

除了獲取老人的信任,銷售人員還會刻意離間老人與子女的關系。

一位受騙老人的女兒向記者反映,母親在燕文堂購買錢幣后,她無意間在樓道中聽到銷售員對母親說,千萬不要告訴家人,你的女兒肯定不會同意,況且也不懂。

記者采訪多名被騙的老人發(fā)現(xiàn),他們均未與子女同住,有的還是喪偶獨居,每月有數(shù)千元的退休金。

在保健品公司和收藏品公司的上崗培訓中,這類老人是他們潛在的“優(yōu)質(zhì)客戶”。

張佩芳目前與老伴居住在密云的一套兩居室,女兒住在附近另一套房。兒子住在城內(nèi),一兩周回來一次,吃頓飯就回城,平時的交流都是些家常話。

張佩芳的老伴喜歡打乒乓球,有自己的愛好。而她沒有,除了打掃衛(wèi)生做飯,平時出門最多的就是去各種保健體驗店坐坐。

她家附近有多個保健品體驗店,常有免費領雞蛋、面等小禮品的活動。張佩芳去得多了,和一些業(yè)務員也就熟了。

張佩芳兒子說,母親看很多推銷員都來自外地,“不讓人掙點錢怎么行?”她非常心疼他們,還把自家被子送給一位關系好的推銷員。

楊慧一般在過年時才會見到子女。女兒是全職太太,女婿很忙,她不愿去添麻煩。兒子家的房子較小,沒有客廳,她也不愿意去。她租住在房山良鄉(xiāng)一個兩室一廳的房子,一個人住。

因為平時與子女溝通少,不少老人購買保健品或收藏品、理財產(chǎn)品時,家人并不知情。

有被騙老人的子女坦言,平時對老人缺乏關愛,也不是太清楚老人日常的動向。子女的缺位,導致騙子有機可乘,通過關心“取代”了子女在老人心中的位置。從而讓老人一步步陷入騙局不可自拔。

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陳紹建說,騙子是聰明的心理學家,從一些案例可以看到,騙子代替了父母在心里對子女的要求和需求。也正是因為子女不明白如何安排父母退休后的生活,才讓騙子鉆了空子。

他建議,當發(fā)現(xiàn)老人被騙后,子女不要埋怨父母被騙,而是應該多去看看父母,想出一些事情讓父母做,讓父母有價值感,讓他們感覺能夠被人需要。

老人頻頻被騙也引發(fā)社會關注。

2015年,天津中醫(yī)大學幾名學生對全國四個地區(qū)400位老年人發(fā)放《孤獨感自評量表》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62%的老年人處于高度孤獨水平。退休后遠離社會生活、無子女或因子女獨立成家后成為空巢家庭、喪偶等都成為老年人產(chǎn)生孤獨感的原因。

同年,北京律維銀齡研究與服務中心對1萬名老年人開展的養(yǎng)老服務需求問卷調(diào)查顯示,保健品消費、收藏品投資、高額借款、高息理財成為老年人被騙的重災區(qū)。

該中心負責人盧明生律師說,對于被騙的老年人來說,大多數(shù)人的家庭關懷不夠,家庭關系相對較淡,很容易被騙子給利誘過去。一旦老人投入第一筆錢,就意味著被騙的錢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