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國家應(yīng)急廣播——應(yīng)急檔案》,我是百寧。在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中,我國軍地醫(yī)務(wù)人員組成的援非醫(yī)療隊,奔赴抗疫前線,不畏艱險,救死扶傷,用實際行動體現(xiàn)了風(fēng)雨同舟、患難與共的中非友好情誼,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好評。今天,我們繼續(xù)回顧那場救援中的點點滴滴,今天播出第46集——塞拉利昂奇聞趣事!
雖然救援工作辛苦,而且充滿危險,但同樣也有很多趣事,第三批援塞醫(yī)療隊醫(yī)療保障組組長孫志強,就用《塞拉利昂奇聞趣事》記錄了當(dāng)時的感受。
在塞拉利昂的日日夜夜,對每一位援塞隊員來說都是終生難忘的,記憶是那么深刻,仿佛就發(fā)生在眼前,一些奇聞趣事時時浮現(xiàn)在腦海。
昨天說了第一個趣事,就是“頭頂”神功。而第二件趣事,就是不一樣的掃地。
每次去中塞友好醫(yī)院上班的路上,我們都會看到塞拉利昂人掃地, 但是,他們掃地和中國人掃地不同。
在中國,掃馬路的大多是專業(yè)的清潔工,她們會拿著大掃帚,一 掃帚下去就要掃1米長的地方,在城市就用清潔車來掃地,那樣清潔衛(wèi) 生的速度會更快。
在塞拉利昂,在馬路上掃地的大多是婦女,她們或是一個人,或 是幾個人,在馬路邊彎著腰,撅著屁股,手拿一把小掃帚,小掃帚就像咱們廚房里的刷鍋刷子似的,一點兒 一點兒地打掃著馬路上的雜物。她們 掃地的頻率很快,但是效率卻很低,半天掃不了幾米遠。有隊員說,要是 讓她們掃上1000米馬路,還不得掃一天一夜,累死也掃不完??!
據(jù)說,掃帚對于非洲人包括塞拉利昂人來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它意味著新婚夫婦開始組建家庭。在南部非洲,新娘在婚后的第一天要幫助丈夫家的其他女性清掃院子,以此表明在住進自己的新家前,愿意幫助丈夫的家人承擔(dān)家務(wù)。
第三件引起注意的趣事,是鞋子和電話卡。
塞拉利昂比較貧窮,我們隊員們有過親身經(jīng)歷。一次,后勤保障組的同志去買50雙拖鞋,跑到首都弗里敦一個繁華的大市場,算是當(dāng)?shù)刈钪匾纳虡I(yè)中心,結(jié)果都沒湊夠。剛開始,買東西的同志還想給女隊員買些小尺碼的鞋,結(jié)果跑了十幾個攤位,不論尺碼大小,才湊了45雙。這些小攤販連拖鞋都不敢多囤貨,全指望賣了這些拖鞋再進貨。
有一次,我們的隊員去弗里敦電信部門,打算給隊員們每人辦一張20美元的電話卡,結(jié)果窗口的營業(yè)員算不清我們該付多少美元。他叫來4個同事一起算,結(jié)果,5個人算了將近半個小時才達成一致意見,也可能是平時沒多少人一次性買這么多電話卡的緣故。
第四件救援幫忙中的趣事,是難以辨認的面孔。
在我們眼里,非洲人長得都一個樣,全身都是黑的,只有一口牙齒是白的,真是不好分辨。這對司機晚上開車來說,就更不容易了。閃占朝就特別不愿意開夜車,起初大家還以為他有“夜盲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