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汶川大地震英雄教師04

2018-06-23 23:30-23:59 責編:張澤昕

00:00 00:00

 

回到漢旺,譚君子一時沒辦法進入,那里已經(jīng)實行了交通管制。這時剛好遇到她媽媽和阿姨跟著德陽市殯儀館的車岀來,車上拉了六具尸體,其中就有她爸爸。“本來開始也沒辦法火化,殯儀館沒電,后來又有電了,車子就過來了,不幸中的萬幸,爸爸搭上了那輛殯儀車。”

譚千秋要火化的時候,他的妻子提了一個要求,給他換上她親手縫制的睡衣。“那件睡衣就像商場里賣的一樣。阿姨手特別巧,經(jīng)常做衣服給我們,給我織手套,給爸爸織襪子,給小妹妹做了特別多的衣服。其實這樣也是為了省錢,爸爸特別節(jié)儉。”

譚君子四歲的時候,父母離異。譚千秋含辛茹苦一手把她帶大,犧牲很多娛樂的時間來陪伴她,去哪里都把女兒帶上,連再找伴侶的第一條件也是要對女兒好。

“以前我在同齡人里不是特別成熟。但阿姨是個很單純的人,以前遇事都是聽爸爸的。爸爸出事之后,很多事情就需要我這個大女兒拿主意了。”譚君子說。地震之后,阿姨在廢墟邊坐了30多個小時,一直哭。后來譚君子的媽媽找到她,帶著她料理后事。

火化父親之后,譚君子的阿姨到別處避難,想帶著爸爸的骨灰。譚君子跟她說,如果地震了,骨灰你保存不好;而且你還要照顧妹妹,這個這么重,也是你的負擔,跑也跑不了?,F(xiàn)在譚千秋的骨灰寄存殯儀館里,他們想等穩(wěn)定了再轉移,“爸爸是湖南人,但我想爸爸還是喜歡在漢旺吧,畢竟一輩子都奉獻給了這里。”

譚君子描述了她在災區(qū)看到的景象。地震發(fā)生后,救援隊伍趕到之前,很多人都采用了自救的辦法,但死里逃生后,他們又在第一時間返回去營救別人——認識的或不認識的。很多人自發(fā)地去做志愿者,力氣大的都參與救援,還有一些就在傷員聚居的操場等地為他們蓋被子、遞水送飯。更感人的是一些初中生,帶著志愿者的袖標,每個帳篷都詢問一次:“您這里有需要喝奶粉的小孩子嗎?”家里有車的人自愿把車貢獻出來,自發(fā)地制作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搶險救災”等標語貼在車上,方便有需要的人使用。還有一些餐飲店,每天煮米飯、蒸饅頭免費分發(fā)給大家,完全不計報酬。

2008年5月19日14點28分,記者和譚千秋的女兒譚君子從她的宿舍附近趕到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前,在那里,和上千名北大師生一起,面朝西南方向——四川的位置,在汽笛長鳴聲中,為汶川地震中遇難的民眾低頭默哀。

3分鐘的默哀結束后,大部分北大師生都沒有離開,很多人手里都握著黃色的信紙,或站著,或坐著,或趴著,在信箋上寫著什么,有的學生邊寫邊流淚。在百周年紀念講堂正前方,記者看到臨時搭建的“辦公”地點,一位同學舉著“結對寫信”的標語,其他人向排隊的同學不斷地分發(fā)黃色的信紙。

“從今天開始,我就是你的哥哥姐姐,我們就是一家人;從今天開始,我就是你的傾聽者,我們就是好伙伴;從今天開始,我就是你的師兄師姐,我們就是學習上的好搭檔。希望在你需要幫助時,想起你在北大的朋友。”記者領到一份黃色信箋,第一頁印著這樣的語句。

“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為救學生而犧牲,他的女兒在我們北大讀書。我們也想為災區(qū)孩子做點事,所以學生會和研究生會組織了這個北大和東汽中學一對一的幫扶活動。”一位學生會干部告訴記者。

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今天,為您講述:汶川大地震英雄教師4,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寧,明天見!